cnCalc计算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03|回复: 2

[聊天] 你妈要是让你穿秋裤,你可以拿出这篇文章给她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6 10:00: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文章我没有论证过,但看着很令人信服,论证方法值得咱们理科生学习。

假如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1953年,苏联遗传学家李森科对斯大林说这句话的时候,数以亿计的秋裤没有经过任何论证,正源源不断地在中国强制推广。

在西方,辫子(Chinese pig tail)、小脚(Chinese hoof)和秋裤(Chinese
legging)是公认的中国三大陋习象征。可悲的是,穿秋裤并非诞生于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而是诞生于新中国建立后,诞生于对“苏联老大哥”的盲信与言听计从中。放眼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的人民穿着秋裤:中国和北朝鲜。

1945年,为争取苏联的支持,延安方面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把外兴安岭、西伯利亚和外蒙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给了苏联。虽然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再一次像苏联保证了中国不会收回上述地区,但是由于远东地区人口稀少控制力弱,苏联领导人一直担心中国有朝一日强大起来会收复外兴安岭、西伯利亚和外蒙等地区。这种担忧和不信任,时刻像一柄达利摩斯之剑一样,悬在苏联远东的上空。
1951年,蒋介石对美国记者说:“有朝一日光复大陆,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回外兴安岭、西伯利亚和外蒙,这对美国的战略利益同样有利,想必美国会支持的吧。”苏联更加担心有一天中国人民或是在背叛苏联的中国共产党指挥下,或是在光复的国民党带领下,涌入和收复远东地区。斯大林命令,必须找到一种办法,使中国永远地失去苏联远东地区。在军事威慑、外交诱惑的思路先后被斯大林否定后,1952年,苏联杰出的遗传学家李森科来到了克里姆林宫,叩响了斯大林的办公室门,献出了一条别出心裁的计策:让中国人穿上秋裤,永远失去在苏联远东地区生存的能力。

森科是苏联遗传学界的泰斗,农业优化育种方面的专家。在四五十年代的农学研究中,李森科发现将茄子、土豆等农作物一代又一代地栽种于寒冷的气候中,农作物就会逐渐被锻炼出抗寒的遗传特性,相反,如果将农作物置于温室中,抗寒性就会越来越差,直到彻底变得弱不禁风,受不得任何低温。这就是著名的“环境导致基因改变”的获得性遗传现象。与之类似,给人穿上保暖的衬裤,人双腿和关节的抗寒性就会在几代之后丧失,变得完全无法在高纬度地区活动。李森科期望秋裤导致中国人失去在苏联远东地区生存的遗传基础,并带来体质弱化等一系列副作用,削弱中国的软实力,从而巩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永久占领。

1953年,秋裤按照李森科的理念被设计出来,使用了棉毛混纺的布料,特别加强了保暖性,以图尽早实现弱化腿部抗寒基因的目的。第一批样品在秋明油田的所在地秋明州的毛纺工厂生产,随着“156援华工程”被移交中国,冠以“帮助中国人民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减少受寒感冒,增强体质”的名义,要求中国把秋裤的推广作为“一五计划”的一部分在全国范围内落实。老一辈的人有很少一部分把这种保暖衬裤按照其最初产地来源称为“秋明毛裤”,后来大部分人简称“秋裤”,忘掉了“秋明毛裤”这个最早的名字。这就是“秋裤”一词的由来。同时,为防止北朝鲜人民有朝一日收复图们江北岸等被苏联占据的领土,苏联也要求北朝鲜生产和推广秋裤。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在全世界只有中国和北朝鲜两个国家的人穿秋裤。



在秋裤发明之前,全世界的人类哪怕在三九严冬,也只穿一条单裤。古代的中国人与日本人都也都穿着单层布的汉服与和服,赤足踏着木屐行走于雪地中。由此可见,即使在最寒冷的天气下,人类的双腿也不需要一层以上的布包裹,更不需要额外的保暖措施,这是从猿到人几百万年的进化历史决定的自然规律,违反自然规律终将受到惩罚。在秋裤的“溺爱”下,人体骨盆肌肉弱化,受损后恢复变慢,造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产后坐月子现象。

秋裤能使腿部肌肉和运动神经退化,导致足球水平的落后。而北朝鲜由于物资短缺,布料不足,秋裤比中国的单薄许多,反而使北朝鲜的足球水平高于中国。秋裤的一些长效、隐性的负面作用更是数不胜数,例如导致腿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静脉曲张,以及造成O形、X形腿等。这些不易察觉的效果累加起来,终于使中国人民不再适合在外兴安岭、西伯利亚和外蒙等地区生存,苏联终于实现了永久占有上述地区的目的。按照李森科的计算,只需要给三代人连续套上秋裤——大约是60年,该人群中腿部抗寒的基因就会降低到千分之一以下。

1953年,斯大林不放心地询问李森科,对秋裤的效果是否有足够的信心时,李森科自信地说:“假如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而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穿了58年秋裤。

为了阻止秋裤对于中华民族体质毁灭性的损害,我们必须紧急对我们的腿部抗寒性进行与秋裤保暖效果相反的受寒锻炼。腿部热量是由肌肉中的线粒体产生的,而线粒体能量转换的效率决定了腿部抗寒的特性。决定线粒体能量转换效率的基因坐落在线粒体自带的DNA中,而不在人的细胞核里,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由于下一代的线粒体100%遗传自母亲,而父亲的线粒体不能传给后代,这种独特的母系遗传决定了只有该民族的女性进行受寒锻炼才能对下一代的基因产生影响。



日本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没有苏联强加的秋裤,但是为了夺回北方四岛和日俄战争中抢得的库页岛,日本人主动对本民族的女性从小就开始进行受寒锻炼,以提高整个民族的耐寒性和体质。日本的女孩一直光腿穿短裙,哪怕是在三九严冬、冰天雪地里。被锻炼出来的抗寒基因通过日本的一代又一代伟大母亲传给孩子,现在日本的腿部肌肉和运动神经已经高度发达,一个副产物就是日本足球水平的突飞猛进。留给中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只有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才能避免中华民族的抗寒基因全面覆灭的结局
发表于 2014-12-6 12: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4553/


流言: “假如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1953年,苏联遗传学家李森科对斯大林说这句话的时候,数以亿计的秋裤没有经过任何论证,正源源不断地在中国强制推广。可悲的是,穿秋裤并非诞生于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而是诞生于新中国建立后,诞生于对“苏联老大哥”的盲信与言听计从中。放眼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的人民穿着秋裤:中国和北朝鲜......给人穿上保暖的衬裤,人双腿和关节的抗寒性就会在几代之后丧失,变得完全无法在高纬度地区活动。李森科期望秋裤导致中国人失去在苏联远东地区生存的遗传基础,并带来体质弱化等一系列副作用,削弱中国的软实力,从而巩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永久占领。“

真相: 坦率地说,这个一望即知是钓鱼的帖子最后能成为经久不息的谣言,的确有些出人意料。别的暂且不论,秋裤作为一种保暖衣物和别的衣服有什么区别吗?如果穿上秋裤真的有损抗寒能力,那秋衣、毛裤、羽绒服、帽子、手套、棉靴难不成也都是阴谋?还有热炕、暖气和空调呢?

秋裤的起源

如果我们把秋裤定义为”长腿的、穿在外裤里面的衣物“,那么可以肯定的是,秋裤绝对不是50年代才发明的,也不是只有中国和朝鲜人在穿。事实上,穿两层裤子这种行为在西方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那时的欧洲人因为骑马的方便已经普遍抛弃了罗马式的袍子。服装史学家称那时在里面的裤子为”drawer“,外面的则称为”breech“。

不过今天的这种略带紧身、以保暖为目的的秋衣秋裤在英语里一般合称为Long underwear或者long johns。这种样式的秋裤可能最早在17世纪在英国出现,到18世纪的时候成为流行的睡衣,后来也成为了保暖用内衣。只需搜索一下”Long underwear“这个词就可以看到大量穿秋裤的老外。

某美国秋裤公司的广告,这款秋裤售价11.95美元,明确指出它适合在寒冷的室外工作时穿。
某美国秋裤公司的广告,这款秋裤售价11.95美元,明确指出它适合在寒冷的室外工作时穿。

当下在欧美寒冷地区的人们穿着秋裤的比例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良好的室内保暖条件以及“以车代步”的生活方式的普及。

穿秋裤真的能让人失去抗寒能力吗?

"秋裤阴谋论“的核心是穿着秋裤60年后,人就会失去抗寒能力,从而无法在寒冷地区生存。假定这个抗寒能力真的是一个合适的生理指标,那么穿衣服会影响到抗寒能力吗?这个影响真的能在60年就产生永久效果吗?

这事得从两百年前的拉马克说起。

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虽然现在我们总是把用进废退栽到拉马克头上去,但其实这有失公允,因为“越用越发达,越不用越退化”的想法至少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而在19世纪初,这几乎是“常识”了,甚至连达尔文都没有否认这一点。拉马克的学术研究不在于提出了用进废退,而是把它和获得性遗传结合起来、用来解释物种发生变化的原因,这个才是他的独创。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他的观点是错误的了。首先,“越用越发达”这个说法只对某些特例成立。人类的肌肉和骨骼的确可以因为合理锻炼使用而变得强大,但不正确的使用也可以导致受伤甚至报废。接触某些病原体可以起到免疫的效果,但是除非是专门设计的疫苗,不然往往得不偿失。相当一部分其他器官则完全没有这回事,比如多数毒药长期接触不会产生耐受性,只能导致慢性中毒(但是砒霜很可能例外,此事下回另议)。事实上几乎所有器官的使用都伴随着损耗,只不过对于肌肉和免疫系统这些领域,人体生理采取了近似于“预备队”的机制,哪里出现需求就往哪里投入资源。但这些是特例,不能随便外推的。

其次,就算是那些可以“锻炼”的器官,也没有什么简单机制能让它传给后代。拉马克时代人们对遗传的具体机制一无所知,只能想当然地觉得一个人的一切身体属性都会传给后代;但是后续的科学进展证明并非如此。先是孟德尔发现决定性状的因子是离散的,不是一团浆糊的连续体;然后魏斯曼提出了种质学说,指出生殖细胞和体细胞是分离的,后者就算发生改变也不会自动影响到前者;最后则是由克里克提出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指出信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由DNA向外传递,而不能反过来。

这些年我们对遗传学又有了新的理解——表观遗传学领域。虽然DNA本身序列不能以获得性的方式改变,但针对DNA的修饰却可以。遗憾的是,大部分这样的遗传都是直接在细胞代际之间进行的,一个细胞获得修饰,它分裂产生的细胞也会带上这个修饰;但是体细胞发生了修饰要如何影响那些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殖细胞呢?不影响生殖细胞又怎么影响后代呢?还没有发现这样的机制。

总而言之,在秋裤这个案例上,是不能指望获得性遗传的。

既然获得性遗传不成立,那李森科是怎么成为权威的呢?其实完全是瞎猫撞上死耗子,他推广的小麦春化技术确实提高了一些产量,但是这个技术本质上和获得性遗传完全无关,却被他拿来作为论据。而一旦他出名并成功地傍上了政治势力,接下来的事情就与学术无关了。(更多关于李森科的内容,请看 秋裤、李森科与其他 。)

自然选择与人类文明

但是,保暖衣物还真的是有一条可能途径来影响人的抗寒能力的,这就是通过自然选择。不过,走这条途径可是很麻烦的。

基本原理也简单:当天气足够冷、穿的衣服足够少的时候,总是会冻死人的。如果存在某个”抗冻基因“让人不容易冻死,那么每冻死一个人,”抗冻基因“所占的比例就在人群中多了一点儿,天长地久,也许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积累,整体人群就都变得更抗冻了——好吧,这就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可惜,要达成这个”美好“的前景并不那么容易。首先,不同的人之间真的存在抗寒能力的显著差异吗?这个差异真的是基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吗?其次,现实中天冷会冻死多少人呢?也许大部分人一觉得冷就迁徙到温暖的南方去了或者整天躲在屋里不出来,那样也无效。更何况,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实在太过漫长,假如一个没有”抗冻基因“的人有1%的概率在生孩子之前就被冻死,那么这个基因扩散到全部人群大概需要1000代,这对人类而言就是两万年。到那个时候人类文明还存不存在,都是未知数呢。

更要命的是,在这则流言中,万恶的苏修试图采用的办法是消极的:通过推广秋裤来阻断上面的自然选择过程。假定这个”抗冻基因“没有任何坏处,而秋裤又让它不能发挥好处,那只能等待它随机漂变、以及被突变破坏了。这两种方式都十分不靠谱:随机漂变顾名思义是完全随机的,越漂越多也完全有可能,而且总的来说人群越大漂得越慢;突变更是不能指望,人类碱基突变率大概是每代三千万分之一,那么每一代平均每个人在某个特定基因上发生突变的概率大概是万分之一左右,而且这个突变还不一定有效果。刚才1%的选择压都要花两万年,现在这万分之一的突变压真得等到沧海桑田了。为这么遥远的事情计算,这万恶的苏修也未免太高瞻远瞩了一点儿吧……

但我们不必讨论这些莫须有的可能性,因为同样的过程正真真切切地在我们生活中起作用。在文明之前的人类,死掉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跑得稍慢一点儿就是死,力气偏小一点儿也是死,免疫力略差一点儿还是死;但现在我们有了分工,有了农业,有了卫生,有了医学,有了社会保障,这些要求都放宽了,结果是一个标准现代欧洲男性的肌肉比起标准女性尼安德特人的肌肉还要少10%。

这是人类在退化吗?我不这样认为。自然选择固然可以提升某些指标,但每一次选择都要以一些人死掉为代价。我们可以放弃现代文明,这样会有很多身体脆弱、免疫力低下、有先天缺陷的人死掉,但谁知道有多少聪明的人、敏锐的人、高尚的人、伟大的人呢?谁又能预言未来跑得快的人一定更适应世界,画画好的人就一定不适应呢?自然选择最大的缺点就在于不能预料未来的环境,一旦环境剧变就抓瞎;而人类文明虽然减弱了自然选择的效果,却大大提升了多样性。某种意义上,掌握着文明的多样化的人类才是适应力最强的物种,而用石器时代的”好“标准来要求现代人类,未免太过狭隘、太过短视了。

回过头来,想想保暖衣物在现实中的作用,你还会为此担心吗?

结论: 秋裤对于人”抗寒能力“的影响,和其他保暖衣物并无区别。如果你在冬天很怕冷,还是穿上秋裤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0 17:46: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超越说 于 2015-2-20 17:48 编辑

拉马克主义者你好!顺便说一下,这种论证方法是文科生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cnCalc计算器论坛

GMT+8, 2025-1-15 16:48 , Processed in 0.0440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